“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问题,一旦产生了疑问,就意味着有了进步的可能。这句话强调了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疑问是推动学习深入和进步的关键因素。
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它意味着,对于学习者而言,能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疑问是推动知识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质疑和探索,我们才能不断深化理解,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学术的精进。
这句话出自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之口,他强调了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学习中最可怕的是没有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有所进步”,体现了“学贵有疑”、“读死书不如不读书”、“学以致用”、“学以解惑”等教育理念。陆九渊认为,小疑带来小进步,大疑带来大进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学习,而耻于提问的人往往自满于现状。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和官员,出生于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他因书斋名“存”而被称为存斋先生,又因在象山书院讲学而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们常简称他为陆象山。陆九渊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考中进士,历任靖安主簿、国子正等职。他曾因对靖康之变有所感触,而寻求勇士商议恢复国家大计。陆九渊曾上奏五事,但遭到驳斥,之后返回家乡继续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他被提升为荆门军知事,政绩显著。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陆九渊逝世,享年五十四岁。嘉定十年(1217年),他被追谥为“文安”。
陆九渊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与朱熹齐名。他主张“心即理”、“发明本心”、“尊德性”、“大做一个人”、“践履工夫”等理念,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的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王守仁,形成了“陆王学派”,对中国乃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象山先生全集》流传至今。
《陆九渊集》即《象山先生全集》,保持了原有的卷次,共包含三十六卷正文,以及前言和附录。附录中收录了各版本的序跋、朱熹的书信以及《象山学案》的案语等史料。陆九渊的教育思想散见于《陆九渊集》的各卷中,尤其是《语录》(卷三十四、卷三十五)较为集中。陆九渊一生并不注重著书立说,他的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在开禧元年(1205年)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1212年)刊行。1980年1月,中华书局整理并出版发行了《陆九渊集》。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