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下联是“胸无城府人皆友”。这句话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上联“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诗书,那么他的气质自然就会显得高雅。下联“胸无城府人皆友”则表示,如果一个人心胸开阔,没有心机,那么他就能和周围的人都成为朋友。这句话强调了读书和做人的重要性。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而做人则需要心胸开阔,真诚待人。只有做到这两点,一个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才华、有人格魅力的人。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下联为“厌伴老儒烹瓠叶”。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修养,更透露出他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苏轼在诗中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表达了即使生活简朴,但内心充满诗书,便能散发出非凡的气质。接着,他用“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来表达自己不愿与老儒共度平淡无奇的生活,而是选择跟随举子们踏上科举之路,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描绘了苏轼虽无财富,却有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则透露出他对未来成功的自信和期待。
翻译成现代汉语,这首诗的大意是:即使穿着粗布衣裳,但内心充满学问,自然能散发出独特的光彩。不喜欢与老儒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而是选择跟随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口袋里没有钱买马赏花,但仍然可以欣赏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成功,便可以在世俗中夸耀,诏书上新写的黑字如鸦,象征着自己的成就。
这首诗是苏轼在嘉祐六年(1061年)罢官凤翔签判后,赴汴京途中与朋友董传相聚,临别时赠予董传的作品。当时董传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而苏轼则已入仕途,这首诗既是对董传的鼓励,也是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苏轼的文学才华,更能感受到他对于人生价值和目标的深刻思考。《和董传留别》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追求的生动写照。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