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被称为濂溪,是因为他晚年居住在庐山莲花峰下,那里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他自号濂溪先生。这个称号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周敦颐,字茂淑,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因其出生地湖南濂溪而得名“濂溪先生”。濂溪,这个地名不仅代表了周敦颐的故乡,也象征着他清正廉洁的品格。周敦颐在为官期间,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追求“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境界,这使他赢得了濂溪先生的美誉。
周敦颐自幼酷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享有盛名,被誉为“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广泛涉猎各类思想,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传入的印度佛学,为他后来深入研究《易经》并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岁时,周敦颐随母亲前往京城,投靠舅父郑向,郑向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对周敦颐母子关怀备至。二十岁时,舅父推荐他担任监主薄,周敦颐在任期间尽职尽责,深受民众爱戴。他开始研究《周易》,最终撰写了《太极回易说》,提出了宇宙生成论的体系,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以儒学为主干,融合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导哲学思想。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其地位在《宋元公案》中得到了明确肯定:“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这里的元公即指周敦颐,元公是他的谥号。
周敦颐常与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他的学问和气度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程颐、程灏两兄弟。程颐曾回忆,他年少时因听周敦颐讲道而厌倦科举仕途,立志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圣王之道。
周敦颐去世后,程颐、程濒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哲学思想,使他的名声逐渐显扬。南宋时期,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将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将他尊为人伦师表。周敦颐生前以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