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滕王阁序》王勃;2、《哀江南赋序》庾信;3、《洛神赋》曹植;4、《吊古战场文》李华;5、《別赋》江淹;6、《答谢中书书》陶弘景;7、《与朱元思书》吴均;8、《芜城赋》鲍照;9、《鵩鸟赋》贾谊;10、《阿房宫赋》杜牧。
拓展资料: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基本解释:文体名,与散文相对称。也叫骈体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
引证解释: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起源于汉魏 。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迨南北朝 ,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 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