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篇”指的是遗留下来的作品或篇章。东临碣石有遗篇,意味着在碣石山的东边,有前人留下的诗文作品。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王之涣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前人诗文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登高望远可以激发人的创作灵感。
“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一诗句,源自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其中“遗篇”指的是东汉末年魏武帝曹操所作的著名诗篇《观沧海》。这句诗不仅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将两位历史人物的文学成就紧密相连,更在毛泽东的笔下,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
诗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描绘了一幅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形象:曹操,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东巡至碣石山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不仅体现了曹操的文学才华,也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秦皇岛北戴河召开会议期间,正值海滨风雨交加,浪涛汹涌。尽管警卫人员劝阻,但热爱游泳的毛主席毅然下海,与风浪搏斗。上岸后,他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创作了《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作品上片以北戴河海滨的壮丽景色为背景,下片则抒发了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
《浪淘沙·北戴河》不仅是毛泽东主席对北戴河海滨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领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同时,它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曹操《观沧海》中所蕴含的豪迈与壮志,两首作品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