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出处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出处

原创 2025-05-06 13:40:23 次阅读

刻舟求剑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在船上不慎将剑掉入江中,为了找回剑,他在船舷上刻下记号,希望船靠岸时能按记号找回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刻舟求剑:一个关于固执与变通的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源自《吕氏春秋·察今》这部古代文献。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固守旧有规则、不知变通的人。在语言使用中,它多作为谓语、定语或状语出现,带有贬义色彩。

《吕氏春秋·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创作的散文,其核心观点在于强调应根据当前形势进行变法,不应拘泥于过去的法则。文章通过反复论述和寓言故事的穿插,展现了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表达。

《吕氏春秋》是一部融合了儒家、道家、名家、法家等多种学说的著作,它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成书,展现了黄老道家的深刻智慧。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一位楚国人在乘船渡江时不慎将宝剑落入江中。他没有立即采取措施,而是在船舷上刻下记号,认为这样就能找回宝剑。船靠岸后,他按照记号下水寻找,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这个故事通过楚人的愚蠢行为,讽刺了那些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一味守旧的人。

船上的人对楚人的行为感到不解,而楚人自己则困惑于为何找不到宝剑。他自言自语地质疑,却忽略了船在移动而宝剑沉入水底的事实。其他人见状,不禁嘲笑他的无知,指出船与宝剑的相对位置已经改变,他的方法根本无法找回宝剑。这个故事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