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名字是胤禛,读作Yìn zhēn。他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的第四子,1722年至1735年在位。
雍正帝,即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期间(1722年至1735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对康乾盛世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雍正帝出生于1678年12月13日,逝世于1735年10月8日,其母亲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在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出生。在康熙帝的众多子嗣中,胤禛最初被封为贝勒,后来在1709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康熙帝去世后,胤禛继承了皇位,并在1723年改年号为雍正。他的统治时期,以勤政著称,自称为“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在位期间,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贱籍制度,推行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此外,他还出兵青海,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在政治上,雍正帝整顿吏治,创立了密折制度以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集中权力。他还改善了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更加制度化,减少了康熙帝晚年皇子间的争斗。雍正帝的改革对于清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勤政和改革精神被后世所称颂。1735年,雍正帝驾崩,享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他将皇位传给了第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