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战国时期哲学家列子的著作《列子·汤问》。故事讲述了愚公因家门前两座大山阻碍出行,决心带领子孙挖山开路,最终感动天神,天神派神力移走大山。这个故事寓意着只要有坚定信念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自战国早期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列子·汤问》。《列子》亦称《冲虚真经》,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寓言故事著称。该故事通过愚公不惧艰难、持之以恒地挖山,最终感动天帝而使山被挪走,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故事发生在被认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愚公,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面对着阻碍出行的大山,决定动员全家之力,移走这两座大山。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天帝,使得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得以移走。故事中,愚公的坚持与智叟的胆怯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愚”与“智”的对照,传达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以及克服困难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完整,对话生动,人物性格鲜明,使得故事的叙述引人入胜。愚公的行动和信念,以及他与家人、邻居的互动,共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这则寓言小品文流传至今,成为激励人们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经典故事。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畲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龄,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