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城门失火”。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年》,原文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比喻因为别人的过失或灾难而受到牵连。典故:春秋时期,晋国攻打卫国,卫国的城门失火,士兵们为了救火,把城门附近的池塘水都舀干了。结果,池塘里的鱼儿因为缺水而死。后来人们就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比喻无辜的人因为别人的过失或灾难而受到牵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因一场灾难而无辜受害的情形。它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其中“城门失火”是上句,“殃及池鱼”则是下句。这个成语比喻因他人之事而遭受无妄之灾,或因一个事件的连锁反应而受到连累。
关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在第一个版本中,池仲鱼是宋国城门附近的居民,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不仅烧毁了他的家,也夺走了他的生命。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宋国的城门失火,人们为了救火,不得不从护城河中取水,导致河水枯竭,河中的鱼儿因此丧生。
这个成语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它说明即使是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也可能因为某种联系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北齐杜弼的《檄梁文》。原文中描述了宋国城门失火,人们为了救火而取水,导致护城河中的鱼儿因缺水而死。这个故事通过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得以流传,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典故。
“城门失火,祸及池鱼。”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无辜者因他人之事而遭受不幸的道理,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