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和爱国诗人。这首诗创作于1279年,当时文天祥被元军俘虏,途经零丁洋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精神的诗篇。
《过零丁洋》这首诗收录于文天祥的《文山先生全集》,创作于公元1279年。这首诗的诞生与文天祥的生平紧密相关。公元1278年,即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战败被俘,并被押解至船上。次年,当他过零丁洋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后来,他被押至崖山,张弘范企图迫使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但文天祥坚决不从,并以此诗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和不屈意志。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出生于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他是南宋末年的大臣、文学家和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曾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在与元军谈判时被扣留,后逃脱并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最终在柴市从容就义。文天祥的著作包括《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在被俘后所作,表达了他誓死不屈的决心。诗中,文天祥回顾了自己的一生,通过提及入仕和兵败两件大事,概括了自己的生平。诗的中间四句承接“干戈寥落”,清晰地表达了他对当时局势的认识:国家正面临风雨飘摇,亡国的悲剧似乎已成定局,个人的命运更是难以预料。然而,面对这样的巨变,文天祥并不是在考虑个人的出路,而是深感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改变局面。同时,他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痛心。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天祥对国破家亡的深切痛苦和自责、自叹交织的苍凉心情。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即使身陷敌手,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这种选择使得前面的感慨和遗恨增添了悲壮激昂的力量,展现了诗人的崇高美。这不仅是文天祥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美的展现,其感人之处远远超越了语言文字。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