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道不同不相与谋下一句是什么

道不同不相与谋下一句是什么

原创 2025-07-16 09:20:29 次阅读

道不同不相与谋下一句是:亦各从其志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志趣不同的人难以共事,各自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句话表达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以及在人际交往中选择与自己志向相投的人的重要性。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当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不一致时,很难共同合作谋划事务,因此只能各自追随自己的意愿。这句话源自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伯夷列传》。

原文节选

孔子曾言:“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指在道德观念上存在分歧的人,难以共同商议和谋划。他进一步阐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表明如果富贵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即便是低微的工作也愿意去做;如果无法获得,那么便追随自己的喜好。孔子还提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意味着在艰难时期,才能显现出真正坚韧不拔的品质。

译文解读

孔子的话语中包含了对不同道德观念的人难以共事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追求的尊重。他认为,如果富贵能够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即便是低贱的工作也值得去做;如果不能,那么就应该追随自己的内心所向。在寒冷的季节,松柏是最后凋谢的,象征着在混乱的世界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脱颖而出。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将道德看得太重,而将富贵看得太轻呢?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和散文家,生于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市或山西省河津市)。他以其卓越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被誉为“二十五史”之首,鲁迅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