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莫及”的意思是力量达不到,无法控制或影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描述晋国大夫士会因鞭子太短,无法驾驭马车,后来引申为力量有限,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鞭长莫及”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施加影响或控制的情形。在日常交流中,这个成语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其字面意思是指鞭子虽长,却打不到马的肚子,引申为力量或能力达不到某个范围。
成语的拼音和解释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解释】: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因距离过远而无法控制或帮助的情况。
成语的释义和来源
成语“鞭长莫及”的原意是指鞭子虽长,但不应打到马肚子上,后来演变成比喻力量或能力达不到某个范围。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历史故事。当时,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途中需经过宋国,楚庄王自信国力强盛,命令申舟不必向宋国借道。这一行为激怒了宋国,导致申舟被杀。楚庄王随即发兵攻打宋国,双方僵持数月,楚军未能取胜。次年春,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本想出兵,但伯宗引用古人的话“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劝谏晋景公不要与正受天佑的楚国相争,晋景公听从了建议,最终楚宋两国达成和议。
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爱莫能助、鞭长不及、鞭不及腹、望洋兴叹、力不从心
【反义词】:近水楼台、遥相呼应、绰绰有余、如臂使指、不在话下
成语的应用实例
1. 我到外地读书后,父亲的严格教导也就鞭长莫及了。
2. 他在新加坡,我们在香港,要帮他的忙,真是鞭长莫及。
3. 李老师的论述鞭长莫及,入木三分。
4. 我们做事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有些事是鞭长莫及,就不要过分强求了。
5. 远水救不了近火,他在高山上出事,我就是想救援也鞭长莫及啊!
通过这些例句,我们可以看到“鞭长莫及”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因距离或能力限制而无法实现某种行为的情况。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