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详细介绍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详细介绍

原创 2025-05-20 10:40:46 次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它们将一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约15天,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这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等,帮助农民把握播种、收获的最佳时机。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用来标记季节变化的24个特定节令,它们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来确定的。每个节气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上每15°的位置。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还指导着古代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含义

以下是每个节气的简要介绍:

  • 立春:2月4日或5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 雨水:2月19日或20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冷空气活动频繁。
  • 惊蛰:3月5日或6日,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气温和风变化较大。
  • 春分: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
  • 清明:4月4日或5日,气温继续回升,天气转暖。
  • 谷雨: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生长。
  • 立夏: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 小满:5月21日或22日,夏熟作物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 芒种:6月5日或6日,有芒作物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 夏至: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
  • 小暑:7月7日或8日,标志着炎热季节的开始。
  • 大暑: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结果,收获季节到来。
  • 处暑:8月23日或24日,暑气结束,天气转凉。
  • 白露:9月7日或8日,气温下降,水气凝结成露珠。
  • 秋分: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回到赤道,昼夜等长。
  • 寒露:10月8日或9日,气温继续下降,露水带有寒意。
  • 霜降:10月23日或24日,初霜出现,对农作物有影响。
  • 立冬:11月7日或8日,冬季的开始。
  •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增强,初雪阶段。
  • 大雪:12月7日或8日,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
  • 冬至:12月22日或23日,白昼最短,北半球进入最冷时期。
  • 小寒:1月5日或6日,气候开始寒冷。
  • 大寒:1月20日或21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回到春分点,形成一个回归年,共计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