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从春江晓景”的意思是:恩惠如同春天江面上的清晨景色一样美好。这句话赞美了春天江边的美景,比喻恩惠如同这美景一样令人愉悦和感激。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生动画面。诗中,竹林外的桃花初绽,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似乎最先感知到春江水的温暖。河滩上的蒌蒿和芦笋,预示着河豚逆流而上的时节,这些食材的鲜美与河豚的肥美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是苏轼对惠崇所画鸭戏图的题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从竹林外的桃花写起,过渡到江中鸭子的嬉戏,再到河滩上的蒌蒿和芦笋,最后联想到河豚的逆流,虚实结合,诗意盎然。语言清新优美,生活气息浓厚,体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高超艺术造诣。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但含有剧毒的鱼类,每年春天会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蒌蒿:一种草本植物,可食用,与芦笋一同,是春天的时令食材。
满地:形容蒌蒿遍地生长的景象。
欲: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这里指河豚即将逆流而上。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被视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苏轼出生于1037年,去世于1101年,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坎坷,但正是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苏轼自幼聪明过人,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一同进士及第,成为一时佳话。他的政治生涯同样波澜壮阔,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排挤,最终选择外放,历任多个官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