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通过回忆父亲送他去北京上学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深沉的爱和怀念。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现了父子之间的亲情和生活的艰辛。
《背影》是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前往北京大学时,父亲在浦口火车站送他上车并为他买橘子的情景,展现了父亲深沉的关爱和呵护。
文章讲述了朱自清在祖母去世后,家中陷入困境,父亲坚持要送他去火车站。在站台上,父亲不顾自己肥胖的身体,爬上爬下为他买橘子,这让朱自清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晚年的生活变得颓唐苍凉,他在信中提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朱自清读信时,回想起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再次感动落泪。
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他的父亲也失去了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职位。在南京办完丧事后,父亲陪同朱自清北上,送他上火车。那时,朱自清20岁。在那个特殊的时刻,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爱护深深打动了他,这个印象一直留在他的心中。几年后,朱自清在回忆起父亲的背影时,感到无比怀念,于是在1925年写下了这篇文章。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散文家和学者。他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至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朱自清的政治态度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逐渐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与反帝民主运动。他的散文以其结构严谨、笔触细致著称,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味,委婉地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和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