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及译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及译文

原创 2025-05-17 19:40:32 次阅读

这首著名的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下是全诗及译文:全诗: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苏轼在中秋夜醉酒后,怀念弟弟子由,写下这首词。他问明月何时出现,自己举杯向天。想象自己能随风飞向月宫,但又担心那里寒冷。他宁愿在人间起舞,享受月光。月亮照进房间,让人难以入睡。月亮不应有恨,为何总在人离别时圆满?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难全的事。只愿人们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中秋之夜,举杯邀月,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词作于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期间,与弟弟苏辙多年未见,政治上的失意与家庭的分离,使得苏轼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心潮澎湃,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全诗内容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在丙辰年的中秋,苏轼畅饮至天明,醉意中写下这首词,同时怀念他的弟弟苏辙。他问明月何时出现,举杯向天空发问。他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夜是何年何月。他想乘风回到天上,但又担心那高耸的琼楼玉宇,寒冷难耐。他起舞欣赏月光下的影子,觉得这比人间更美好。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无眠的人。月亮不应该对人有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才圆满呢?人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自古以来难以圆满的事情。只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注释

(1)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2) 达旦:直至天亮。

(3)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 把酒:端起酒杯。

(5) 天上宫阙:指月中的宫殿。

(6)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

(7) 琼楼玉宇:指美玉砌成的楼宇,想象中的仙宫。

(8) 不胜:经受不住。

(9) 弄清影:赏玩月光下的影子。

(10)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移动,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无眠的人。

(12)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该对人有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才圆满?

(13)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14) 但:只。

(15) 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

苏轼在1076年中秋,因与弟弟苏辙多年未见,加之政治上的失意,被外放至密州为官,面对明月,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情感抒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为中心,展开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苏轼在政治上的失意和与弟弟的分离,使得这首词充满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