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这部纪传体史书详细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历史,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的又一座里程碑。
《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被称作《前汉书》,它紧随《史记》之后,成为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这部作品被收录于“二十四史”之中,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而成。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其父班彪和伯父班嗣均为当时知名的学者。班固自幼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九岁便能作文,十六岁进入太学,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对儒家经典和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班固的学术成就颇为丰富。作为史学家,他编撰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书,被列为“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其作品《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先河,被收录于《文选》的开篇;同时,班固还是一位经学理论家,他编辑的《白虎通义》集结了当时经学的精华,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史记》仅记载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因此,许多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包括刘向、刘歆、冯商、扬雄在内的十多人都曾续写《史记》,书名依旧称为《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对这些续篇感到不满,于是“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去世后,年轻的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心完成这部接续的巨作,整理并编撰了《汉书》。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