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营狗苟”形容人为了私利而不顾廉耻,卑鄙无耻地钻营。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蝇营狗苟,驱去复还。”意思是像苍蝇一样到处乱飞,像狗一样到处乱跑,形容人为了私利而不顾廉耻,卑鄙无耻地钻营。
成语“蝇营狗苟”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不顾廉耻、四处钻营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用以比喻那些像苍蝇一样四处乱飞,像狗一样苟且偷生的人。韩愈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这种卑劣行径的强烈不满和讽刺。
《送穷文》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当时韩愈45岁,担任河南令。文章中,韩愈以自己的坎坷经历为背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心中的牢骚。从35岁被提拔为四门博士,到次年成为监察御史,再到被贬为阳山令,韩愈的官场生涯充满了起伏。尽管后来被召回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改任真博士,升任河南令,但他对那些蝇营狗苟之人的鄙视并未减少。
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蝇营狗苟”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1. 军人被授予荣誉和权力时,一些趋炎附势的人会将本不具备的天才品质赋予权势,因此他们被称为天才,但实际上是蝇营狗苟之辈。
2. 抗战时期,许多作家并未因环境险恶而采取蝇营狗苟的态度来保全自己,他们坚守文学的尊严和使命。
3. 我们希望学校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整体,而非充满蝇营狗苟和钩心斗角的场所。
4. 许多人蝇营狗苟地生活,只是为了求得一席生存之地。
5. 我们不应轻视那些为了生活和亲人而不得不卑躬屈膝、蝇营狗苟的人,他们的选择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