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小儿不识月的古诗

小儿不识月的古诗

原创 2025-07-02 08:56:21 次阅读

“小儿不识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描绘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童年的怀念。《古朗月行》全文如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月亮的神秘与美丽。这首诗通过儿童视角对月亮的稚气认识,展现了月亮在人们心中的不同形象和意义。

诗中开篇便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引入,用“白玉盘”这一形象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圆润和皎洁,让人感受到月亮的可爱与亲切。接着诗人又以“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进一步丰富了月亮的形象,将其比作瑶台仙镜,高悬于青云之上,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高远。

李白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如“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和“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月亮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则描绘了月亮的不完美,暗示了世间的无常和变迁。

诗中还提到了后羿射日的传说,用“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来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然而,随着“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的转折,诗人表达了对月亮的失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最终以“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结束全诗,传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悲伤。

《古朗月行》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乐府诗。李白没有拘泥于旧有的乐府古题,而是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和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这首诗构建了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无限遐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