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出处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出处

原创 2024-12-01 07:21:28 次阅读

“乡音无改鬓毛衰”意味着虽然人的外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老,但家乡的口音却始终不变。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久别家乡后,重返故里时对家乡口音的亲切感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贺知章在久别故乡后,鬓发斑白而乡音依旧的情景。这句诗出自他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反映了诗人晚年辞官归乡时的复杂情感。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文及翻译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文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的现代汉语翻译是:

我年轻时离开家乡,直到年老才得以归来。我的乡音没有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已经斑白。家乡的孩子们见到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问我: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是贺知章晚年辞官归乡时所作的组诗。第一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久居他乡的哀愁,也流露出对故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则通过对家乡变化与不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生活气息。

《回乡偶书二首》注释

“偶书”意味着这些诗是随性而作,反映了诗人即时的感受。“少小离家老大回”表明贺知章在三十七岁中进士前就已离开家乡,而“老大”则指他年事已高。“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指的是家乡的口音,而“鬓毛衰”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

《回乡偶书二首》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官职,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此时他已八十六岁,离开家乡已有五十余年。面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于是创作了这组诗。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介绍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出生于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他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等职,后升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贺知章性格旷达不羁,被誉为“清谈风流”,晚年更是放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他是盛唐前期的诗人,也是书法家,被誉为“吴中四士”之一。现存诗作二十首,多以祭神乐章和应制诗为主,写景之作清新通俗。

内容提供者:王老师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