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资治通鉴》的编写始于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年),历时19年,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完成。司马光在编写过程中,广泛搜集资料,严格考证,力求客观公正,力求全面系统,力求简明扼要,力求通俗易懂。《资治通鉴》的编写,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历史资料,而且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史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政治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治通鉴》,通称“通鉴”,是一部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共计1362年的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由司马光耗费19年心血完成。它以时间为主线,事件为辅线,详细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地位。
《资治通鉴》因其对政治和军事的深入剖析,被后世誉为“帝王之书”。即便在帝王制度不复存在的今天,这部史书依然被众多学者和研究者所推崇,他们通过研究《资治通鉴》来获取战略和谋略上的启示。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曾掀起一股研究《资治通鉴》的热潮,许多商界人士将其作为商业竞争的参考。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出生于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最终被赠予太师、温国公的称号,并被谥为文正。司马光以其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成为儒学教化下的典范,深受人们的敬仰。
司马光的学术成就丰富,除了《资治通鉴》之外,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和《潜虚》等多部著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感谢阅读,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关于《资治通鉴》及其作者司马光的全面了解。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