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笔下的理想主义者,他追求骑士精神,行为荒诞却充满正义感。他误将风车当巨人,将旅店当城堡,虽屡战屡败,但对理想始终不渝。他的形象既滑稽又悲壮,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唐吉诃德,一个充满幻想的人物,他的生活完全被骑士小说所塑造的虚构世界所占据。他不仅热爱阅读这些小说,更渴望成为其中的骑士,模仿他们的装备、服饰、举止和行动。唐吉诃德的这种执着让他在现实世界中也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行事,这种固执的行为使他显得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
唐吉诃德试图恢复骑士道,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拯救世界。然而,这种想法在当时的西班牙已经显得过时。16、17世纪的西班牙,枪炮已经成为军事的主要武器,骑士的作用逐渐减弱,骑士精神也已式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吉诃德仍然手持锈迹斑斑的铁枪,试图征战立功,其结果自然是屡遭挫折。
唐吉诃德的形象不仅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当时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他的行为和遭遇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主角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单身汉吉哈诺先生。他身体瘦弱,性格迂腐而顽固,整日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中,梦想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游历四方,扶危济困,扫除世间不公,以期名扬四海。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吉哈诺先生拼凑了一副破旧的盔甲,给自己的瘦马取了一个高贵的名字,并自称为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意为拉·曼却地区的著名骑士。他还模仿古代骑士的传统,选择了邻村的一个养猪村姑作为自己的意中人,并赋予她贵族的名字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
一切准备就绪后,唐吉诃德穿上盔甲,拿起盾牌,骑上他的老马,离家出走,开始了他的梦想中的游侠生涯。他的冒险之旅共进行了三次。
在第一次出巡中,唐吉诃德单枪匹马地试图解救一个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释放孩子并支付工钱,地主在恐惧中照做了。然而,唐吉诃德离开后,地主又将孩子绑回树上,狠狠地抽打。在另一次冒险中,唐吉诃德遇到了一个商人,他试图让商人承认他的意中人是绝世佳人,但商人不从,两人因此打斗起来。结果,唐吉诃德败北,满身是伤,无法自行站立,最终被邻居发现并送回家。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